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生物技术实践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对花药培养的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B.选择花药时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C.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D.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答案D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材料和培养条件等;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常用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并且要对所选的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外植体分化的程度及时更换培养基。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材料和方法依次是()A.海藻酸钠,化学结合法B.氯化钙,物理吸附法C.海藻酸钠,包埋法D.氯化钙,化学结合法答案C酵母细胞体积大,宜采用包埋法。固定细胞时应当选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材料,常用的是海藻酸钠。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富集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少C.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D.对照组可用同样量的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答案A培养后,再经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经稀释培养后,用刚果红染色;设置对照能证明经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4.对于“试管婴儿”的正确理解是()①属于无性生殖②属于有性生殖③体外受精④体内受精⑤体外发育⑥体内发育⑦运用基因工程技术⑧运用细胞工程技术A.②③⑥⑦⑧B.①③⑥⑦C.①③⑤⑧D.②③⑥⑧答案D试管婴儿是指精子与卵子在体外的试管中受精,形成受精卵,故名“试管婴儿”,因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故属于有性生殖;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形成幼小的胚胎,然后将早期胚胎植入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并妊娠分娩;“试管婴儿”培养过程中,用到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属于细胞工程技术范畴。5.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1①加抗生素②不加抗生素③加氮素④不加氮素⑤加葡萄糖⑥加蔗糖⑦37℃恒温箱中培养⑧28℃~30℃温度下培养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⑥⑦答案C细菌对抗生素敏感;自生固氮菌有固氮功能,故培养基中不需要加氮素;它是异养的,应该加葡萄糖;其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8℃~30℃。6.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答案B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该先用清水冲洗,再去掉枝梗;由于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所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装入葡萄汁后,要密闭充气口,以利于产生酒精;对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进行消毒。7.以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采用细胞工程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中只存在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H1N1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以诊断该病毒感染体答案DB项中,单克隆抗体是相应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个B淋巴细胞的培养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A项中,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血清中的抗体不是单一抗体,还含有体内已存在的其他抗原的抗体;C项中,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可以形成三种杂交细胞,但只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8.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探究活动。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高效性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C.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D.因变量是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答案A该实验的原理是加酶洗衣粉中分别添加有不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