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一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共分两大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第Ⅱ卷为材料解析题,共三大题,40分。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A.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C.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2.下图中所示近代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D.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3.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4.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生产技术的突破来自生产中精细的分工,分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科技长期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古代市场长期发展缓慢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专制制度的阻碍5.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制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6.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因此,中国古代建立了()A.监察制度B.三公制度1C.谏议制度D.选官制度7.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8、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这句话意在强调()A.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9.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A.用于农田犁耕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10.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11.《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抑制商贾发展B.提倡粮食节俭C.严禁商品流通D.稳定酒类物价12.历史学者郭蕴静认为,“历来任何主权国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地位,在对外关系方面(无论政治或经济)制定的政策、措施,都带有限制性。”以下各项说法可为这一观点提供历史依据的是()①明朝推行“海禁”政策②中国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③英国颁布《航海条例》④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13.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设立的机构是()A.市易务B.邸店C.转运使D.十三行14.秦汉时期,编入户籍中的平民称为“齐民”。户籍中详载编户的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肤色、身长、家口、财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