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等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法和学法:教法:引导示范、组织探究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圆规、直尺、三角尺、硬币等。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图片2、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3、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2、借助身边的工具画圆。(1)提问:说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呢?(2)组织展示画法。(3)提问: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4)小结: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3、用圆规画圆。(1)提问:刚才大家用多种方法画出了圆,这么多的方法中,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准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呢?(2)介绍圆规。(3)尝试用圆规画圆。2思考: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4)组织学生交流画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板书)引导反思:应该注意些什么?(5)组织练习:画出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的圆。(多媒体展示)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画得好。4、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小结。(4)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5、研究圆的特征。(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圆的主要特征。(2)提问:大家将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会有哪些有趣的发现?(3)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并在4人小组内交流。(4)展示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和方法。借助手中的圆形纸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推理等方法。(5)教师小结。(板书)3三、巩固练习:1、我会判断2、我会画3、我会填4、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展示图片,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五、板书设计:圆的认识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半径在同圆(等圆)中d=2r无数条,长度都相等直径六、教学反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