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骶角:骶骨下端裂孔称骶管裂孔,裂空两侧有向下突出的角(是第五骶椎的下关节突),临床上以此来确定椎管裂孔的位置。2.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3.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的峡部。4.下消化道:消化管有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其中空肠以下称下消化道。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6.齿状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成锯齿环状线,环绕肛管内面,叫齿状线。齿状线上下方的来源、动脉供应、静脉和淋巴回流等均不同。7.胸膜腔:脏膜腔与壁膜腔在肺根部相互移行,在左、右肺周围各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腔。8.肋膈隐窝:肋胸膜与隔胸膜相互移行处形成的半环状腔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9.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的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10.肾门:身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动脉、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门户。11.膀胱三角:膀胱低的黏膜面,两输尿管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12.阴道穹:是围绕子宫颈阴道部的阴道上端的环形间隙,可分为前、后穹和两侧穹。13.血液循环:血液在性血管系统中按照一定的走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14.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腔隙,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是的摩擦。15.动脉韧带:动脉韧带是连于肺动脉分支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的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16.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17.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节。18.蛛网膜下系: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下隙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下隙中充满脑脊液。19.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脊神经根和椎内静脉丛通过,腔内呈负压,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即将麻药注入此腔,阻滞神经根传导。20.卵圆窝:右心房的后内侧壁为房间隔,隔下部有一浅窝。二、单项选择1.颅骨中单块的是(梨骨)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解剖学知识(手掌向内侧)3.有横突孔的椎骨是(颈椎)4.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脸转向对侧)5.能改外展肩关节的肌肉是(三角肌)6.能使臂后伸、内收并旋内的肌肉是(背阔肌)7.按骨的形态学分类,蝶骨属于(不规则骨)8.关节囊内有肌腱穿过的关节是(肩关节)9.下列结构中何为临床骶管麻醉时确定骶管裂孔的标志(骶角)10.上消化道是指(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11.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丝状乳头)12.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的侧壁上)13.食管的第二狭窄距中切牙(25厘米)14.幽门部位位于(胃体与幽门之间)15.十二指肠(降部有十二指肠大乳头)16.空肠(血供回肠较丰富)17.回肠(位于右下腹部)18.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19.肝(肝方叶位于肝门前门)20.胰(胰头被十二指肠包绕)21.具有肠脂垂的肠管是(结肠)22.不具有结肠带的肠管是(直肠)23.没有系膜的器官是(升结肠)24.网膜孔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的后方)25.下消化道是(空肠至肛管)26.上消化道是(口腔至十二指肠)27.出肝门的结构(左右肝管)28.不属于消化腺的是(舌扁桃体)29.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30.鼻腔(有呼吸和嗅觉两种功能)31.喉口两侧有(梨状隐窝)32.容积最大的鼻旁窦是(上颌窦)33.喉室是(喉中间腔向两侧突出的间隙)34.喉腔最窄处(声门裂)35.成对的喉软骨是(杓状软骨)36.气管(分为颈部和胸部)37.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38.胸膜(脏层胸膜深入到肺裂内)39.胸膜腔(呈负压状态)40.右主支气管(短而粗)41.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42.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厘米处)43.鼻中隔的叙述正确的是(多不居正中而偏向一侧)44.上呼吸道最狭窄处(声门裂)45.膀胱(空虚时呈三棱椎体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