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案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Income-ExpenditureModel]第一节宏观均衡基本概念一.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①两部门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息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③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④价格不变。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Y=C+I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I=S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概念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递增函数。C=C(Y)C-消费,Y-收入2.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59CYAPC=西方经济学教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a--自发消费(常数);b--边际消费倾向。C=a+bY[a>0,1>b>0]若消费函数为线性,b为常数。自发消费[a]等于纵轴截距,边际消费倾向[b]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概念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递增函数。S=S(Y)S-储蓄,Y-收入2.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Y=C+S∴APC+APS=1∵⊿Y=⊿C+⊿S∴MPC+MPS=160⊿C⊿YdCdYMPC=或=SYAPS=⊿S⊿YdSdYMPS=或=西方经济学教案四.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五.消费理论的发展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消费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假定投资为自发投资,即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a+bY∴AD=C+I=(a+I)+by[总需求][自发总需求]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差分方程的通解:∵Ct=a+bYt-1∴Yt=Ct+It=a+bYt-1+It三、乘数理论乘数----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61a+It1+ba+It1+bt[Y0=初始收入]Yt=Y0-b+⊿Y=⊿(a+I)11-b⊿Y55⊿(a+I)=11-b=K[乘数]K==11-MPC1MPS⊿Y=⊿AD=⊿(a+I)+b⊿Y⊿(a+I)=⊿Y-b⊿Y西方经济学教案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乘数的作用是双向的。四.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缺口----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通货紧缩缺口[紧缩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通货膨胀缺口[膨胀性缺口]----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第四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净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净税收函数:T=T0+tYT-净税收,t-税率6211-⊿C⊿YK=西方经济学教案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假定:①没有折旧;②没有进出口;③没有间接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政府转移支付;④公司利润全部分配。NDP=NI=PIYD[DPI]=NDP-T总需求:NDP=C+I+G总供给:Y=YD+T=C+S+T宏观经济均衡条件:Y=NDPC+S+T=C+I+GS+T=I+GTG=IS63西方经济学教案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