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课题理想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3.情感与价值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重点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意象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书教学过程自备补充集备补充一、导语'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二、整体感知1.范读。2.自读三、感知课文内容: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5.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四、研讨与赏析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交代写作背景由易到难男生、女生分段朗读哲理诗绳子放在朗读之前,上黑板上写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小结:学习诗歌就要通过朗读去体会个中韵味,希望同学们热爱诗歌、热爱文字,发现生活的美。五、布置作业(!)选做:(2)必做:日记搜集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故事说说每节诗的内容同,整体感知,再探讨主旨板书设计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课后反思围绕本课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本节课朗读的时间比较长,分析进行到第二节,学生分析不够透彻。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