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远方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学会欣赏作者笔下语言的诗意美。2、品味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热爱故乡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热爱故乡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欣赏作者笔下语言的诗意美。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小调查:(1)今年的中秋节或十•一长假,你是如何过的?A、全家团圆B、没团圆,但电话联系了C、既没团圆,也没电话联系(2)出外求学的同学,你是怎样排遣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的?2、引出课题:故乡在远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散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从课文中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3、交流信息,并作好补充张抗抗(1954~),当代作家,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浙江杭州,外婆家在浙江德清洛舍,十九岁时上山下乡去了北大荒小兴安岭。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1、再读课文,找出作者笔下故乡的景物特点,是如何描写的?作者的感情倾向又是如何?故乡景物特点如何描写的感情倾向广东新会(祖籍)翡翠般的、密密的、神秘幽静的、大翅长脖、巨大的、遮天蔽日、鸟声盈盈、小河碧绿、一串串细长、清香弥漫、沉甸甸、从视觉、听觉、嗅觉上描写老家的景色,加上贴切的比喻都给人以美的享受。犹如被放逐的弃儿——陌生而茫然浙江德清洛舍(外婆家)(春天)嫩绿的桑树、透紫酸甜的桑葚、(秋天)从视觉、味觉、嗅觉上描写外婆家的梦中常常出现的是江南的荷池莲塘。金黄璀璨的柚子、(冬天)酱肉粽子、鱼干、喷香的煮芋艿(夏天)烟波浩淼、跳水的孩子、淘米的我、珍珠般的白米上蹦跳着一条小鱼四季景色,将“梦中之景”和“现实之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深意切、魂牵梦系浙江杭州(出生地)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柔和淡泊、植物园的绿草地、香得醉人的含笑花、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从视觉、触觉、嗅觉上描写从小长大的杭州,并用排比的手法写出各个季节之景。只是一个过客,有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格格不入小兴安岭(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山泉一路叮咚欢歌、碧玉般的青草、静谧的柞树林、小清雪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山村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绕……从视觉、听觉上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这景色写得美不胜收。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无比的亲切感,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反复朗读,加以体会结合学过的诗文,试着与文中的景色匹配。在作者的笔下,四个故乡都很美,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四种故乡情,一样真挚、毫不矫情,然而我们还是可以在这样的抒情议论中清晰可见作者心中的故乡。3、如何理解“我已没有了故乡”“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从文中找出依据。19和20自然段,因为作者认为自己总是在不断地“流浪”,渴望有“叶落归根”之感;但随着她的足迹的延伸,她发现每到一处,只要去寻觅,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神家园。4、小结:故乡在远方,其实故乡在心中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选择作者描写“故乡”的精彩语段朗读。2、模仿作者的写法,用200字左右写一段描写自己故乡的景色。3、以下两题任选其一,用100字左右作评论。(1)阅读鲁迅的《故乡》与本文作内容或写法的比较。(2)阅读张抗抗的《最美是北大荒》,感受她散文语言的诗意美。板书:故乡在远方故如弃儿(祖籍)乡广东新会魂牵梦系(外婆家)在浙江洛舍格格不入(出生地)心浙江杭州有亲切感,时时想起中北大荒小兴安岭(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附最美是北大荒张抗抗北大荒的风云,北大荒的悲壮,是滋润我们这代人生命永远的泉源,我知道自己的笔永不可能写尽它。如今,当那时的焦躁苦闷哀伤渴求,如闪电、旋风般驰纵而后悄悄隐没在时光的尘土之后,真正沉淀在我记忆深处刻骨铭心的,却是荒凉寂寞的原野上一幅幅极辉煌极绚丽的大自然的图景。一种真切天然朴实无华的美,常常在梦中、在沉思中,将我完完全全地笼罩包容,并与我的身心融为一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