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2.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3.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并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学习重点:培养举例论证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查资料,了解作家与作品。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当代学者、散文家。著有学者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2.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提出论点:举例论证:1、(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2、(少女、许多青年画家)表达期望:3.你觉得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假如把“高贵”换为“高尚”好不好?4.课文第2、3段分别举了阿基米得、第欧根尼和王尔德的例子,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这三人展示的“灵魂”的内涵是否相同?(二)达标测评: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平庸()卑鄙()贤哲()携带()嘈杂()沐浴()缅怀()热忱()诱惑()萎缩()2.作者认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下面哪些选项能体现“高贵”()A.有知识B.有名望C.有理想D.有高尚的道德E.有权力F.有钱G.有思想H.有贡献3.综观全文,请你谈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句中的”灵魂”的含义。4.课文第二段举了阿基米德、第欧根尼两个古希腊名人的例子,是否重复?能去掉一个吗?5.“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能否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哲学家布鲁诺的例子呢?为什么?6.在平庸的背景下,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的身上闪烁着高贵灵魂的动人光彩。你在平时的生活里发现过这样的例子吗?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后作业: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生如瓶(1)“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句名言。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振聋发聩。(2)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面注入任何液体。(3)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就绝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了博爱和热情……(6)“大师,茶水已经满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了。”和尚说。(7)大师面无表情地说:“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8)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里,装满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宁静与欢愉当然被驱逐得无影无踪。(9)一个想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人,他必将无暇顾及自己物质上的私利。)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新婚燕尔,搬进了五层楼上的三间小屋,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11)后来,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两把椅子而没有他的坐处,只好快走。正如居里夫人后来所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正因为他们远离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辉的顶点。(1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潜心学问,心无旁骛矢志不渝。(13)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他一生只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但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他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并拒领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拒当“东方之子”。一次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他竟称病辞掉。事后,有人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真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14)人生之瓶,注入高尚与纯粹,人的一生将显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洁。1.本文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4)自然段加粗的“这”指代什么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7)自然段援引大师开导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