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1、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释题并简介作者“陋室”,简陋的屋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3、自学课文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以及已有的文言知识,去尝试解释词语翻译课文。将自学中碰到的问题先在学习小组中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集体讨论解决。A、理解加点词词义(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4、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孔子云:“何陋之有?”二、思考、交流、提升。1、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2、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你的看法。6、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三、过关检测:1、用文中原句填空。(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2、思考:(1)《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自然的引出文章的主旨——颂扬“□□□□”。“,。”(2)“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