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八则教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课时安排:二教时教学过程:一、提前自学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不亦说乎()不愠()罔()殆()诲女知之乎()()默而识之()何有于我哉()必有我师焉()不悱不发()举一隅()二、情境研讨(一)导入: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可以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选取有价值的内容)(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前七则着重谈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最后一则着重谈教的方法。(四)探究学习课文1、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2、小小组交流,讨论质疑解答。3、班上交流,对共同问题作重点研讨。[教师必须明确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内容](五)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启示?(六)集体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归理与拓展1、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作归结。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