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1/4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2/4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3/4
幼时记趣教学设想:本文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作者沈复通过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的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他童年的几件趣事。在其中我们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也可以察觉到作者童年时候纯真的心灵,锄强扶弱的美好愿望。另外,作为文言文,要注意文言字词,文言现象的积累。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字典进行自主学习,在看懂的基础上进行现代文翻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2.学习借助想象和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查阅字典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适当引导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2.借助注释,工具书整理文言字词,读懂全文并翻译。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童稚藐小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庞然大物癞蛤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秋毫私拟作强怡然鞭数十盖一癞蛤蟆3.正确划分句子停顿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那些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你是否还记得?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关于他童年的文章,来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趣。2.介绍作者作品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苏州人,文学家。本文选自《浮生六记》。《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坎坷的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三、范读正音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a.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和语调。b.边听边勾画字词。2.指名朗读。3.根据实际情况正音正字,答疑。4.集体朗读课文四、合作翻译1.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进行翻译。画出疑难句子,小组讨论。2.从以下几个方面梳理字词句a.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b.找出文中的省略句:例:群鹤舞()空鞭()数十C.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例:以:徐喷以烟以虫草为林之:昂首观之物外之趣心之所向3.教师答疑4.点名翻译,师生指正。五、自主小结本堂课主要解决的是字词翻译,要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另外要学会分类别整理文言字词的方法,以便于积累。六、布置作业1.按要求梳理文言字词2.《与课堂通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借助想象和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2.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作者锄强扶弱的纯真童心。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清代沈复的《幼时记趣》。童年给我们每一个人流下了美好的记忆,在我们的记忆里它就是一首清亮的歌曲;是一首纯真的歌曲;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辰。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沈复幼时的童真童趣。二、交流互动1.集体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了哪几件趣事?明确:观蚊如鹤神游山林便打蛤蟆2.揭示本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你根据什么作出的判断?明确:“物外之趣”。依据:“故”3.作者的物外之趣如何产生的呢?明确:从生活的态度上看对生活的热爱、平时细心的观察、纯真的童心是产生物外之趣的因素。4.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产生如此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呢?明确:热爱生活明察秋毫纯真童心三、拓展延伸1.作者为什么要鞭打蛤蟆,驱之别院呢?明确:锄强扶弱(作者的童心)2.感受了作家名品中的童趣之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找一件记忆最深刻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童年乐趣。3.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优美的话。例:童年时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幼时记趣》(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