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这篇童话的文中情,读出故事味。2、通过让学生动口表达,用心体会,用脑思考,共同探讨等活动,让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解读。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解读课文。难点:感悟文章的写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咱们一起来学习《七颗钻石》。这是一节阅读活动课。什么是阅读活动课呢?就是又要阅读又要说话,又要探讨,还要想象的课。所以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下面咱们来看看怎么活动。二、阅读活动屏幕显示:活动一:进入录音棚师:进入录音棚,意味着我们每位同学的身份是什么呢?生(齐答):我们都是播音员。师:对,因此读课文就要读出播音员的水平。好,我们都来到录音棚了。那么,童话应该怎么读呢?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指名答。)师总结:(屏幕显示:用童声来读)师:可以这样读(师模拟一种童稚的声音):在很久很久以前……师:好,就这样读,大家自由地读。将课文读一遍。(学生各自快乐地大声地“用童声来读”课文,读完后,大屏幕显示:读出故事味读出文中情)师:要读出故事味,而且还要读出文中情。读出故事味就不能用一般的读书方法来读,要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讲故事一样把内容读出来,那样就不会是“念书”了,而是带着情感在讲这个故事的内容。读出文中情,就是要把一些关键词咬准。特别是要把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字音突出出来。你看:“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这里的“竟”表示情节的突变,就要读出一种感到意外的味道来。下面请大家重点体会“一天夜里……”和“她以为……”两部分,还是各自自由地朗读体会。过会儿咱们选几个同学用童声来读。好,开始读,开始像讲故事一样地读。学生练读。师: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呢,就让我们沉浸于这个美好的故事中。我想请四位女同学来读;小女孩读小女孩的故事,挺有意思的,注意用童声来读。(四位女同学演读课文,每人读一段)师:同学们已经沉浸在童话里面了。我觉得有的地方读的时候韵味还要足一点。比如(师范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里要读出一点惊讶的味道,又比如最后一段(师又深情范读):“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要读得带有余味。总之,几位同学读得很不错了。看,你们都在录音棚里生活,刚才摄像师已把你们的精彩表现录下来了。好,咱们再开始第二个活动。屏幕显示:活动二:畅游智慧泉(师请同学们一起说)师:同学们,要开动脑筋啦!在智慧泉里尽情地畅游吧!下面讨论四个问题。(教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调发问。屏幕同时展现: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话题三: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话题四:文章结尾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师: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话题,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结构、人物、情节来思考问题。(生分组活动,交流自己的见解)(师组织全班的交流活动)话题一:不写第一段不行吗?学生交流想法,师作适当点评学生可能答道: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师作点评)总结:师:老师给大家作的小结是什么呢?———介绍一种写作知识:在我们记叙文里,或者在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往往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比如说“狂风暴雨”、“大雪纷飞”、“烈日似火”等等,这时候人物做事是不是困难了一些呢?所以,第一段的这种场景就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用一种文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板书:写风写雨,笔无虚设)师:课文里写的是“旱”,这一笔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当然是笔无虚设了。师:再看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话题二,不写小狗与过路人不行吗?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师作适当点评。师总结:这样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使故事产生了波澜。如果单纯地写给母亲找水的话,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