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灌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灌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1/3
江苏省灌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2/3
江苏省灌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3/3
《古代寓言二则》编号课题课型编写人审核人时间05《古代寓言二则》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3.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4.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5.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二、教学重难点:1.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2.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3.、诵读、背默,形成积累。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第二课时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1.学生先读通课文。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3.夯实重点字词。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情况四.教师引导,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同学范读课文。2.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剑掉到哪里?——“自舟中坠于水”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不能。为什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教学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灌南县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