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生活中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这三首诗词,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学习与交流(一)自主学习检查复习:解释加点的字(1)楚人有涉江者(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3)遽契其舟(4)是吾剑之所从坠。(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7)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二)合作交流用心朗读,想想.用心朗读,楚人求剑不得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典型题例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点拨】如果在他刚丢宝剑时就让我找,我要想办法即刻请船主停船,找到很长的竿子绑上磁石穿上泅水服下水找宝剑。若是靠岸后请我就沿着船行的航线用长竿一头绑磁石寻找(3)《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4)楚国人错在哪里?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5)我们再来看《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的寓意是通过人物对话揭示的,《刻舟求剑》呢?作者的议论。达标检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故事中加点字注音。涉()坠()遽()契()惑()3.翻译下面的句子。(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4.问答题。(1)求剑的楚人能找到宝剑吗?为什么?(2)找出故事中作者的议论,说说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5、写出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