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孔乙己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结构。2、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征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把握结构难点: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征教学资源小说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预习设计1识记文中有关的生字词,并收集小说的相关资料2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根据课文介绍给孔已己照片)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预习检查: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小说集)、《坟》(杂文集)、《热风》(杂文集)、《彷徨》(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一导入:激趣谈话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板书:课题、作者、体裁)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我们讲述哪些有关孔乙己的故事呢?请看课文。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见证人:推测下落:拾》(散文集)、《华盖集》(杂文集)、《华盖集续编》(杂文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人物:孔乙己环境:(1—3)开端:}(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发展:}行性格和社会地位高潮:(10—11)描写其不幸遭遇结局:(12—13)交代其悲惨结局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明确:(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5)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1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三要素2小说直接写孔已己的情节有哪些?归纳这几个情节(时间、事件)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例:从动作描写角度“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拮据、虚荣和穷酸气。)三、精读品析浏览课文4-11段,①找出描写孔乙己肖像、神态、“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一个“摸”字说明他穷困潦倒到极点,表明了他极度悲惨的境地。)——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已经连让他虚荣一下的资本都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了活路。(2)、从肖像描写角度第4段写的“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说明他应该有谋生的身体条件,但生活却穷困潦倒,但至少还能过日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第11段的“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受到惨重摧残,丧失生活能力,前后对比令人同情。)(3)、从语言神态描写角度“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语言、动作的句子,分析、讨论这些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征?偷么?”(说明他死要面子,但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以读书人自居,以识字为傲)“很颓唐的仰面答道”“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再也没有争辩的能力,精神彻底崩溃。)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学生自己动笔归纳后交流:孔乙己是个集许多矛盾于一身的人,他在经济上贫困潦倒,但在行为上却好喝懒做;他本性善良,但却免不了做些偷窃的坏事情;他自命清高、死要面子,但却常常自欺欺人、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