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2.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多种样式的诵读为主,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上课,导入新课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二、研讨新课1.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2.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明确: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4.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自主思考合作交流1、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2、明确: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的睡着。2、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突出了济南小山的像一位慈善可爱的母亲一样,呵护济南的人们,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景的?明确:按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表现了薄雪覆盖的小山的秀气雅致。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城外远山,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的山景。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明确: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少女,写出雪的情态。6.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明确: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7.第四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明确: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思考交流归纳: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