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表现出了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既是对冬天景物的描写,又是反映了作者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目标: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3.学会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教学重点:1.教学目标的1、22.品味第三段的语言教学难点:学生体会作者笔下景物的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自学:1.熟读课文,部分同学可提前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3.找寻课文描写的景物,简单感受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疏通文章的内容,以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中体悟作者对济南的感情。教学步骤: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指(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我们在中学的学习中,都将学到他们的课文。今天我们就要跟其中的一位来第一次亲密接触:老舍。【学生活动一】预习反馈1.作者:老舍(1899—1966)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老舍的作品,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赢得很高的声誉。为表彰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卓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和《茶馆》是他最具有代表性作品。2.作为一位北京的作家,为什么他会去写济南的冬天呢?(师可补充)写作背景:这是因为老舍从英国留学回来后,在山东当大学教授,在那个时候,他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山东称为“第二故乡”。他把对山东的这种深厚的感情写成了一篇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在这篇散文中他分章节写了济南的马车,济南的伪洋车,济南的大葱,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齐大的校园。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源自其中的第五节,现在我们就追随着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3.关于济南评述1.“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清)2.“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3.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4.生字词(幻灯片)【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明确:“温晴”特点,具体描写了济南的山、水、景物。2.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明确:(板书)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突出其特点:温晴(主线)3.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2)阳光朗照下的山(3、4)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5)碧澄清亮的水【学生活动三】朗读体悟感受宝地1.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将济南与自己呆过的地方进行比较,于是真切地感受到“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块宝地是什么样的呢?朗读第2段,想想文章怎样由温情的天气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