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进一步学习诗歌朗读的技巧。3.与作者向往光明未来的情感产生共鸣,憧憬美好未来。重点难点1.重点: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然的联想和想象;体会朴素的语言与和谐的节奏;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结构。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突破策略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诗歌朴素的语言与和谐的节奏;2.通过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训练,培养创新能力。课前准备课件、图片、音频、视频、板书教学设计详案集体交流意见一、导入新课1、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放毕,上课铃声响起。2、口述:同学们,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刚刚我们看过动画版的女郎织女的故事,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古老又美丽凄凉的故事呢?(请一到两位同学试讲,教师作关键情节的补充)是啊,故事中有情人难成眷属,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感慨和遐想。然而在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中,牛郎和织女过上了别样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美好的生活。(板书课题:《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二、进入第一板块的教学:自读感知朗读指导1.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是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2.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整体朗读一首美妙的诗歌从作者的心灵流淌出来,我们要想很好地感受诗歌的美妙韵律,就要将这首诗歌的意境读出来。①请同学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②听朗读录音通过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对照检查朗读节奏的划分是否正确。③学生整体朗读,朗读时请同学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点拨】节奏划分略。《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清朗隽美的诗歌,诗句匀称,音律和谐悠扬。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又略带一丝的忧郁。朗读是的节奏是轻松、柔和、舒缓的。④小组内自由组织朗读要求: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注意体会节拍和重音。⑤学生再读全诗,之一是个的韵脚,感受全诗洋溢的韵律美。(3)赛一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配乐)比赛,其余学生倾听,并进行点评,老师最后总结。三、进入第二模块的教学:品味诗歌1.研读诗歌第一节,体味联想的自然诗歌开头,以浓郁的浪漫气息渲染了在迷人夜色中放明的街灯和明星。(1)教师范读第一节。(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点拨】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点拨】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点拨】“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点拨】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2.研读诗歌第二节(1)请个别学生朗读第二节诗。(2)明确想象与联想【点拨】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点拨】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点拨】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点拨】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