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首先,让我们看看泰戈尔。谁能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泰戈尔的情况呢?(出示大屏幕上的泰戈尔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而后展示明确)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处处可以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那么诗人是怎样来表达这种爱的呢?接下来请听老师读读这首诗,一会儿请大家评价一下老师在重音、语速、节奏、感情和面部表情方面处理得好吗?若好,好在哪里;若不好,又该怎么改进?二、初读诗文,把握基调(配乐范读诗文,学生评价优缺点)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老师是用怎样的感情基调读的呢?你觉得老师在重音、节奏、语速、感情及面部表情方面处理得好吗?需要怎么改进?(舒缓、温馨、深情。)(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想象、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3)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我对妈妈的爱)(4)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为妈妈做事,心里很喜悦)(5)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6)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天真,悄悄的)(7)当你黄昏时拿出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撒娇,快乐)(8)“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9)“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分角色诵读大屏幕出示的几句话)朗读,是诗歌的灵魂。那接下来,请大家用舒缓、温馨、深情的语调自由诵读这首诗,体会诗文中孩子和妈妈的说话语气,感受母子间亲密的爱意,一会儿请同学来诵读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三、激情诵读,感悟亲情1.从同学们的声音和表情中我看出大家已经被这首诗打动了,因为打动,我相信大家能把这首诗念好,学好。好,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诗句念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好吗?(学生念自己最感兴趣的诗句)如: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妈妈,关心、担心、无私的爱、慈祥、亲切)B“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孩子,天真、淘气、贪玩、孝顺、关爱、可爱、善良)2.同学们,那你们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中感觉到诗中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妈妈又是怎样的一位妈妈呢?(学生畅所欲言)妈妈:善良、慈爱、沉静、虔诚;“我”:顽皮、天真、活泼、可爱。这样一对和谐的母子,这样一种浓浓的亲情,怎么跟金色花扯上关系了呢?接下来,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诗文,去深入探究一下。四、深入研读,探究疑点(大屏幕出示几个问题)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4.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呢?这四个问题都是老师感到很疑惑的,请大家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呢?(分组合作探究)1.诗中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诗中的金色花是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妈妈我做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