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塔上的实验(1、2)学习目标:1、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2、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是两个铁球,一大一小,当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时,哪个球会先落地呢?(学生回答)其实,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曾经在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后人称这个实验为“著名的斜塔实验”。这个年轻人是谁呢?(学生回答)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伽利略吗?(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二、检查预习(1)词语积累祈祷(qidao)咕哝(gunong)心在不焉(yan)倔强(jiang)卷帙(juanzhi)嘘(shi)不读(xu)不屑(xie)(2)多音字jiang卷juan强qiangjuanqiang三、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结构第一段(1-7):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情况第二段(8-11):回顾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第三段(12-19):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四、重点研究相关问题1.本文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说的节选,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明确:选文未按常规写,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记叙的顺序中的倒叙写法。2.伽利略是怎样证实自己的猜想的?明确: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这一发现的科学性。3.请用自己的话归纳伽利略发现的这一自然界的节奏原则。课余自己做一下该实验,看会不会有问题,如有问题请向物理老师请教。明确:单摆的等时性(摆角应小于5度,绳要轻而长,所系物要小而重)。4.这个发现是从什么现象中得到启发的?明确:是从教堂顶上悬挂油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受到启发的。5.它表现了伽利略什么精神?明确: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6.“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是紧承第一部分,属于总说,接看用“甚至”一词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作者为何要追溯他小时候的情况?明确:意在说明他从小就善于观察、思考、不轻信权威,具有勇于探索,求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为后来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7.文中说伽利略“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8.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用?明确: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观众的“兴高采烈”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9.学生交流对伽利略作的评语(伽利略是一个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五、创设情境,学生活动1.口头复述课文2.做实验:按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学生上台模拟演示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要求学生再做一个实验。(如利用学生现有的学习用具做实验:一张纸和一本书)3.讨论:假如当时伽利略用“鸡毛和铁球”做这个实验,结果会如何?4.发挥想象力,小组合作表演。表演内容:就文中第17、18小节,伽利略做实验前后观者的表现的迥然不同,学生展开想象,表现出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六.拓展延伸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课前,请同学们尝试搜集科学家的资料做一份读书卡片,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展示读书卡片,学生讲述制作过程、内容选择)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七.板书设计斜塔上的实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