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风筝》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难词,基本理解课文。2.了解鲁迅其人,了解其写作背景。3.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与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三.生字疏通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ò堕落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ì下坠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朗读课文: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③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课堂小结这是一篇以叙事抒情为主的散文诗,作者以严于自我解剖的态度回忆了儿童时代的错事,给读者以警示。练习与作业抄写词语写一个儿童时期的小片断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鲁迅的作品比较阴晦难懂,多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二)思考: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