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祖国教案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明确立志报国要从努力学习做起,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起。2、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以来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变迁,懂得国运兴衰是个人生活幸福与否的基础,知道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感、祖国命运的关系,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和思辩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本课中心是引导学生感悟国家命运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但一节课不可能系统阐述祖国命运的历史变迁,只能选取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如观看祖国60华诞阅兵式片段、南京大屠杀视屏等,体验情系祖国的喜与悲。然后启发学生讲述祖国的当今喜事和祖国历史上曾发生的令自己悲愤的往事,在讲述的过程中体验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感悟个人情感与祖国命运息息相连的道理;同时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最后以“中学生是否要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辩题,组织学生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中学生要从小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教学重点:感悟“情”——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息息相连,祖国的命运是儿女的依托。教学难点:中学生该怎样报效祖国。三、学情分析:认知结构方面: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时期,对祖国令自己感到高兴的事知道很多,对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却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感受,对那段屈辱史和抗争史体会不深刻(本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的内容,而中国近代史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历史与社会内容)。情感和生活背景方面:八年级学生对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缺乏深刻理解,而且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侧重于观念的灌输及行为的要求,对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本课旨在通过学生个人情感的培养和体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热爱祖国,长大报效祖国。四、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直观对比法,大喜大悲情感体验对比法,学生举例说明法,学生辩论赛等。五、教学思路:情系祖国报效祖国国运兴衰民族情感历史责任繁荣富强自信自豪伟大复兴百年屈辱百年悲愤百年抗争六、板书设计:喜情报树立理想悲系效努力学习……祖→祖服务社会国国承担责任……六、教学过程设想: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点拨提升目标达成课前准备听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营造氛围导入:播放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片段(2分钟)学生看后谈感受:祖国强大了,人民生活幸福,感到激动、自豪……真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高兴(突出“喜”)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体验出发组织教学道“喜”:共和国60华诞,每个中华儿女都非常高兴。祖国还有哪些事让你感到高兴的?你为什么高兴呢?生: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飞天;香港澳门回归;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新中国成立,加入WTO……(教师一定要追问学生为什么感到高兴或自豪)新中国喜事多多,捷报频传,祖国真是强大了!同学们为祖国的强大而高兴,这就是情系祖国!感受祖国正不断发展、壮大,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生:说明祖国强大了,富有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诉“悲”:祖国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让我们感到悲伤或愤怒的事情?你为什么会感到悲伤或愤怒呢?(学生先讲,再适时超链接南京大屠杀视频)讲述祖国历史上发生的令人悲愤的史实,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烧、杀、抢……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教师要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悲伤或愤怒”)教师先转承过渡:祖国强大了,可是祖国也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由穷到富的过程。同学们,请想一想“祖国历史上是否发生过让我们感到悲伤或愤怒的事情?”学生列举后,要及时追问“你为什么会悲伤或愤怒呢?”教师要适时控诉“法培养忧患意识,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国运不同,人民生活状况不同,民族情感体验也不同;初步感受不同时期人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也不同。适时观看南京大屠杀视频后,讲感受及原因;西斯、强盗行为……”列举类似的强盗行为,如: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济南惨案……明理:从祖国母亲经历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