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鲁教版【教材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涉及的生活领域主要是国家生活,面对的社会关系是公民与国家、国家与宪法的关系。在生活中,学生对刑法、民法、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内容了解比较多,对宪法的内容及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在学生成长,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参与国家社会的管理必然要学习宪法内容,知道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这种认识的不足与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学习目标】知识目标:⑴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力目标:⑴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结合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⑵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宪法意识。⑵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大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重点难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视多媒体频: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讲话:再往前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这些从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启示,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宪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又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呢?让我们走进宪法,学习它、了解它。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情境活动一:法律家族聚会(1)、请同学分别扮演法律家庭的不同成员,模拟聚会。(2)、思考讨论: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3)、教师小结:从这次聚会中,可以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2005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投影)(1)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2)国家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情境活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