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中国税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C0082英文名称:TaxSysteminChina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前置课程:基础会计后置课程:税收管理、国际税收、税务筹划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考核方式: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使用教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课程概述:《中国税制》课程是高等财经类院校本科财政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主要介绍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其中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税制概述、税制和税法、税收分类、税制体系。现行税收制度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制及其他各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我国现行税种的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及申报缴纳管理,熟悉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和改革动态,培养学生处理税收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系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专业基础。最终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符合财税实际工作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财税管理人才而服务。教学方法:中国税制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并以实务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在讲授中要求将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现行税收制度和改革前沿动态紧密结合,采用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辅助税种,可以让学生自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7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导论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税收制度和税法的关系、税法的作用以及税法体系;熟悉税收法律关系和税收分类;掌握税收制度的概念、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我国税制体系。本章重点是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本章难点是税收法律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一)定义(二)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课税对象(二)纳税人(三)税率(四)纳税环节(五)纳税地点(六)纳税期限(七)减税免税(八)违章处理三、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一)1978年以前的税制改革(二)1978年至1982年的税制改革(三)1983年至1991年的税制改革(四)1992年至1994年的税制改革(五)1994年至今的税制改革第二节税收制度和税法一、税法概念和特点(一)税法的概念(二)税法的特点(三)税制与税法的关系二、税法的作用(一)税法的社会经济作用(取得收入、调控经济、处理分配关系、维护国家利益)(二)税法的法律规范作用(指引、评价、强制、教育、预测)三、税法的渊源(具体表现形式)(一)宪法(二)税收基本法律(税法典)(三)税收法律(四)税收行政法规(五)税法解释28(六)税收条约四、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收法律关系要素(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四)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五、税收法律体系(一)税收实体法(二)税收程序法(三)税收处罚法(四)税收争讼法第三节税收分类一、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分为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等二、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类三、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类四、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类五、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分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两类六、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等第四节税制体系一、税制体系的概念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置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二、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国家政策取向(三)税收管理水平三、不同类型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三)以资源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四)以低税结构为特征的“避税港”税收体系及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