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面》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领会文章通过外貌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品格风貌。4.品味文章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5.激发学生热爱鲁迅的情感。6.从读学写,学习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外貌所战线的人物品格风貌。教学过程:本文通过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主要是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分析本文的外貌描写,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针对本班学生水平状况及教材特点,本节课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文章的精妙之处,解读精彩的语言文字,由浅入深,逐块推进,引导学生自由说话,积极讨论,进而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感受文学作品蕴涵的丰富情感。首先,通过复习检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本节课内容作好准备。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在课前先向学生讲清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上课有明确的目的性,便于有的放矢。对新课的学习具体分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抓住本课的重点,理解本文外貌描写的特点。为突破这个重点,先让学生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再说一说,这样,逐渐让外貌清晰起来,学生印象也逐渐深刻,外貌描写的特点——瘦自然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再突破难点,理解外貌描写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第二步:对课文所记叙的鲁迅赠书这件事稍作分析,了解鲁迅关心下一代进步青年的品质。由于这件事情的经过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这个内容相对讲得简略些。第三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当学生了解了鲁迅高尚的品格风貌后心中自然会产生对鲁迅的敬仰、爱戴等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让学生产生共鸣。第四步:品味文章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点也是本节课的训练重点。学生在把握了文章的基本感情基调后再品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第五步:从读学写。这一步适合与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读的目的在于写。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外貌描写方法应用于作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节课采用分层次教学,五个步骤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掌握。教学内容:一.复习检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一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讲的是在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外面又下雨,我到内山书店去躲雨。我想买书却又缺钱,在我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与鲁迅相识了。他将两本书用一块钱卖给了我,我深受感动,并以鲁迅精神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二.引入新课。我与鲁迅仅一面之缘,可他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鲁迅的外貌、行为以及通过外貌、行为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的品质有着特别突出的特征。学生回答后归纳板书:外貌行为品质明确本节课的训练重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行为来反映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学习本文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人物内在品质的写作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灵活应用于我们的写作中。(板书关键字眼)三.新课(一)分析鲁迅的外貌。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2.请学生将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后请一生合上书说一说鲁迅长什么样。明确:鲁迅大约五十上下,穿一件牙黄长衫,脸色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学生说话后点评,要求注意说话的顺序。3.请一生上黑板画出鲁迅的样子以加深印象。(要突出“瘦”。)4.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点?又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鲁迅的外貌观察是分三次写的,这三次写的角度各不相同。是由远及近,由中景到近景最后到特写。在这一组镜头中展现了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