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冬日看海人》教案新人教版课题名称主备人组长签字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要情节,揣摩人物心理,体会“看海人”所具有的高贵品质。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揣摩意味深长的语句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看海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敬业的精神。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探究其内涵;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学习“看海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敬业的精神。教学方法及教具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课时数第一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随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播放音乐《大海啊,故乡》师:多么好听的歌曲啊!美丽壮阔的大海或波澜不惊,或惊涛拍岸,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去干什么?(……)是啊!夏日的海滨,是人们旅游避暑的首选。应该说我们是比较幸运的,生活在沿海地区,可以经常去一睹大海的风采。可是,在内陆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有些人从来也没有见过大海!有这么一个人,他第一次去看海,却选择在严寒的冬日,这是为什么?你想不想知道?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学习刘心武的《冬日看海人》。(点击课件)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很多启示。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刘心武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师:了解了作者之后,下面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有不认识的字词可以上来写到黑板上。另外,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人为什么选择冬日去看海?好!开始!(生读课文)师:看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老师都不忍心打扰了。不过,不要紧,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先来看黑板……看来同学们认为自己已经扫清字词障碍了,至于是不是真的,先来闯我这一关吧!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号叫癖好阔绰眸子萦绕憬悟2、解释下列词语:癖好风情花甲憬悟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师:扫清了字词障碍,让我们继续向前迈进学习的步伐!刚才读课文之前,我让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去读?是什么问题还记得吗?那么谁来说说你的看法。(生谈)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谁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说“冬日看海是可以省很多钱也省很多事”?(生谈)师引导:这位老师是为了省钱和省事,才会选择在冬日来看海,那么他失望了吗?从哪知道的?(二)师:是啊!他选择冬日去看海是一个不平常的举动,然而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错。我相信这不平常的举动一定打动了你,让我们阅读课文,用心感悟,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并在旁边说明理由,待会儿我们采用这样的句式来交流。(出示课件)生思考、交流。(三)师:打动我们的是这看海的事,更是这看海的人。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谈,师板书(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有可能获得胜利!作为一名教师,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学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文章也是重点突出了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关于敬业的意义,文章中用一句很精练的话表达了出来,你能找到吗?(生找、读)师:请大家把这句闪光的话语轻声再读一遍,感悟其中的内涵。(生感悟、师归纳)师: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平凡不等于平庸,不论在怎样艰苦贫困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始终拥有一颗追求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我们的生活就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色彩和灵光。四、拓展延伸。其实,生活中如“冬日看海人”一样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数不胜数,在咱们山东省就有一位,有人说他是傻子,有人却说他感动了整个中国,究竟孰是孰非,还请同学做一个判断!想不想知道他的事?他是咱们山东聊城人,1982年生,1999年考上大学,2003年本科毕业,并以高分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本来等待他的将是大好的前途,可他却在这时放弃了读研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到贵州一贫困山区做了一名义务支教者。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是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还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