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运用大量的图片,使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能力目标:使学生的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3.知识目标: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方法]资料分析、归纳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现在资源利用率极低,引起学生注意。新闻导入:“一吨煤代价”昭示我们什么在经济生活中,人们说起煤的作用如数家珍,但我们极少有人知道,生产一吨煤的代价是多少?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组织的煤炭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显示,生产一吨煤付出的代价算起来令人触目惊心——国有煤矿每采出1吨煤要平均实际动用2.5吨的煤炭储量,每挖1吨煤损耗24.8吨的水资源。“煤老大”山西每年挖5亿吨煤,使12亿立方米水资源受到破坏,这相当于山西整个引黄工程的总引水量。平均每生产1亿吨煤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面积约245平方公里。20多年大规模煤炭开采,造成山西部分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扰动、崩塌、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以2002年为基年进行测算,近年来山西煤炭开采每年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地表塌陷等损失折合人民币约300余亿元,即每生产1吨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隐性代价。从1980年到2004年25年中,山西省煤矿在安全事故中有17286人死亡,百万吨死亡率平均为2.66。资源枯竭和职工转产再就业压力巨大,区域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发展机会成本代价巨大。“一吨煤代价”昭示的不仅是煤炭工业的尴尬,也是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尴尬!阅读材料大规模开采煤炭几十年,为什么直到今天才清醒计算一吨煤的代价?说到底,这是经济发展理念中代价意识缺位所致。在我国社会长期以GDP增长为独尊的发展思维中,代价意识一直非常淡薄。在算增长不算代价理念导向下,我们习惯了算加法、乘法,而很少去算减法和除法。我们过多地注重了看得见的财富积累,而很少想到从统计数字背后去关注支撑经济增长的隐性代价和潜在成本。每创造1美元GDP所消耗能源比较中国美国日本11.52.71讨论感受,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上述材料,说明了什莫?一、合理利用资源1、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已经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是什莫?学生回答:2、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提问:生活中你看到那些浪费资源的事情?举例:月饼越做越小,包装越做越大。一个高档包装盒的成本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豪华包装造成资源浪费消耗了较多原材料,每生产1000万个纸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衬衣包装盒用纸量惊人我们穿衬衣还是穿大树?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同学们谈谈怎样合理地使用资源呢?归纳:一水多用其实就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现在,在处理发展与环境和谐的经济模式中,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兼顾发展与环保,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可以概括为:自然资源→粗放生产→过度消费→大量废弃→末端治理;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概括为:自然资源→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再生资源。讨论回答举例:一次性筷子;白天教室亮灯、没人电风扇不关等学生回答一水多用、少用一次性的东西等。举例:“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模式”将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农畜产品加工剩余物等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能源化,多层次利用,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能带来经济效益。观看视频1《污水的处理》视频2《雨水的利用》阅读:p81《双水灌节水循环系统示意图》1、你能找出几个节水循环圈2、在这个图示中,你能找出几个“一水多用”的例子3、为了保证这个节水系统更好的发挥效益,你能做的事情有哪些?观看资料看书自己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体会。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