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课程要求]本框的教学内容是贯彻课程标准2.5规定的“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的要求。[设计理念]体验教学:只有使学生过深刻体验才能其易于接受。通过播放录像、歌曲,探究活动中打动学生,使学生心灵深处能够有所触动;竞赛教学:将竞赛教学引入课堂,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辅助的探究活动中动起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从而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领悟思想内涵。(就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组,以不同的分值奖罚等一系列的规则的制定,分组回答或抢答等不同的形式,最后评出胜负的一种方法);以人为本: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于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快乐发展服务。[教材分析]本框位于《思想品德》九年级P22-25,内容是《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它承接第一框《承担关秒集体的责任》,继续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为第三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做好了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即第一板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第二板块──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情分析]通过对责任的含义、来源、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等的学习,能够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承担的责任。但学生接触面狭小,社会责任感不强,参与社会实践极少。通过本框学习,望能达到提高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发展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形成“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符合思想品德课的特征和本课的要求,故而放于“三维目标”的首位)知识与技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过程与方法:养成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关爱社会的意识。教学难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性。[教学资源]教师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图文,录像和音乐等资料,制作好与课本情景相关之课件,设计好竞赛环节。学生资源: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收集相关案例;提供好自己参加的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工具]借助多媒体教室,展示课件。[教学环节][观察生活,情景导入](视频播放)片段一:汶川地震中涌现出众多抗震救灾的英雄少年的录像;片段二:前不久三鹿奶粉事件的录像。思考回答:(导语)他们的行为分别是什么行为?为何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设计意图:从正反两方面事例,用播放录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引人入胜,导出框题)[欣赏阅读思考问题](展示课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请同学们讨论;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应该如何去做?生:(略)(设计意图:在欣赏名人名句中感悟到,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第一板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探究交流一](视频播放)1.阅读“不同人关爱社会的做法”(见教材第22页)2.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2)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生:(略,答案见课件展示中)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确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认识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负有关爱社会的责任)[探究交流二](视频播放)1.阅读“四名大学生在外企工作”的故事。(见教材23页)2.学生思考:(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