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学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教学重点:1.学习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学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2.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2.熟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3.查找资料,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园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教师活动:园林景色与一般的自然山水不同,它们在较为有限的空间之中,以人工创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赏的生活空间环境,其本身也就是一件体现古典人文理想的艺术小品。中国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我们的老祖宗们用他们高超的设计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致奇巧的园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出一些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园林的名称。2.学生活动: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3.教师活动:于园,想必你们还未听说,它是富人于五建造的一座私家园林,建于明万历年间,在当时非常著名。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品赏这座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景致。(为什么叫“于园”?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二、检查预习:1.教师活动:正音:钥葆壑槛邃啾唧窈2.学生活动:个别学生朗读,如有不正确的,其他同学更正。3.教师活动:检查完了字音,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的停顿。4.学生活动:指名个别读后,其他同学点评,再集体读。三、积累字词、疏通文意(一).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如有不能理解的,做好圈点勾画。(二).学生活动:1.按要求自学,批注⑴步:水边停船的地方。⑵所园:所建筑的园子。园,动词,建筑园子。⑶非显者刺: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名帖,这里作动词用,投名帖。⑷款之: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⑸奇:特殊的,罕见的。⑹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磊,垒,堆砌。⑺缘坡植牡丹、芍药:缘,顺着,沿着。植,栽种。⑻以实奇:以,因为。实,没有空隙,满满当当。⑼临:临近。⑽绝壑:陡峭的山沟。⑾阁: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供游览、休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⑿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⒀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⒁碧窈:碧绿幽深。⒂诸:众,各。⒃俱以假山显: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⒄憾:心感不满。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交流解答。3、全班交流疑问,教师点拨;重点学习文言虚词“于”“以”“其”等(完成课后练习三)及文言实词“圆”“款”、“缘”等。4、翻译课文,教师点拨纠正。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教师活动:据了解,私家花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它们大都模仿自然,推崇山水野趣,叠石掇山楼阁重复,具有山水画意。下面,让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节,看看于园究竟奇在何处?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节,思考以下问题:⑴用文中的话说说于园奇在哪里?课文又是从哪几处来具体描绘的呢?它们各自奇在何处?“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课文依次描写了前堂、后厅、卧房槛外的磊石,它们分别奇在“实”“空”“幽阴深邃”。⑵作者介绍于园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请找出标志性的词语。空间顺序,标志性词语有“前”、“后”“外”“再后”。本文按照空间顺序极有层次的来写于园。文章按照有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先写前堂的石坡,石坡上的果子松、牡丹、芍药,接着写后厅的池塘,池塘中的奇峰绝壑,再写卧房槛外盘旋而下的沟壑,最后写于园的水阁、小河、灌木、禽鸟。这样一步步写来,层次井然。⑶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构思。2.师生活动:自读思考,并做批注,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纠正,明确。3.教师活动: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再后一水阁”,它让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意境?4.学生活动:各抒己见。5、归纳文章的主题:这篇短文,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