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自信之歌》一、教材分析:本框题选自七下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本单元是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几个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只有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才能做生活的主人,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唱响自信之歌》一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中的第三框,本框是本课的总结,是本课的落脚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给学生培养自信的几种方法,这无论是在全册书还是在整个第二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当代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正直青春期的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出现不同程度的自负和自卑的心态,因此帮助学生树立真正的自信显得尤为的迫切和急需。二、教学目标:结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里的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和自尊自强里的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说重点和难点:重点:树立自信的方法。难点: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四、设计思路:这节课我的综合设计思路是通过“改变我心”、”优点记录”、”大话成功”、”自信中国”这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体验,并产生践行的愿望,来达到感受自信、建立自信、增强自信、提升自信的目的。五、教学过程:本课基本环节是这样的:改变我心——感受自信优点记录——建立自信大话成功——增强自信自信中国——提升自信具体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改变我心——感受自信以春晚盲人歌手杨光的一首歌曲视频,导入本课的主题《唱响自信之歌》。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杨光的身世背景和成长经历,看到他正是因为发挥了歌唱的天分才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感受到其实有很多事,不是我们无法做到,而是在于我们要不要去做,当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的时候,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自信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要始终唱响自信之歌。如何唱响自信之歌呢?也就是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哪些呢?我是通过第二个活动“优点记录”和第三个活动“大话成功”来解决本课的这一重点问题的。(二)优点记录——建立自信这个环节是通过两个角度来完成的。其一:发现自己的长处为了完成这一个教学目的,我采用以下两个步骤1.介绍一些因找到自己的长处而获得成功的事例(1)国际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博士年轻时去攻读物理实验,但是他自己都说:我动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会弄。别人都说,“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后来在导师泰勒先生的指导下,他改学理论物理,发挥了他善于理论研究的特长,终于发现宇宙不守衡定律而获诺贝尔奖。(2)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设计意图:名人的成长经历可以鼓励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对自我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树立自信。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正是自信的基础。2.活动:潜能引爆第一步:我来引爆他(她)要求: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双方各推选一人上台接受引爆。双方都需集中火力,轰炸他们的优点、特长。每队准备30秒。符合实际并且火力强的阵营获胜。第二步:你被引爆了吗请说一说此刻你心中的感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品课应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优点大引爆的活动就是对课堂的延伸。同时,比赛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掀起本堂课的一个小高潮。第二步的设置之所以要求谈感受,是为了进一步印证他们的优点,激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