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求诸已INCLUDEPICTURE"自主预习区.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知识链接A.TIF"\*MERGEFORMAT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是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含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INCLUDEPICTURE"基础梳理A.TIF"\*MERGEFORMAT1.字音字形(1)博弈(yì)(2)自讼(sònɡ)(3)百乘(shènɡ)(4)揖(yī)2.重要词语(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用来……的(2)子曰:“修己以敬。”:修,修养;敬,严肃认真(3)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担心,担忧(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讲,讲习;徙,迁移,移向(5)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兵赋,泛指军政(6)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停止(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停止(8)不有博弈者乎:古代两种游戏。博,一种棋局游戏。弈,围棋(9)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责(1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犯错;更,改正(11)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饰,掩盖(12)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偏袒,包庇(13)为之犹贤乎已:贤,胜过;已,停止,指无所事事3.通假字(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通“悦”,喜欢(2)今女画:通“汝”,你(3)君取于吴: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4.虚词用法(1)斯(2)乎(3)之5.词类活用(1)修己以安百姓:使动用法,使……安定(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意动用法,以……为耻(3)揖巫马期而进之:使动用法,让……上前6.特殊句式(1)不患莫己知:宾语前置(2)是吾忧也:判断句(3)君取于吴:介词短语后置(4)巫马期以告:介词宾语省略7.成语积累(1)中道而废:比喻事情没做完就停止。(2)逝者如斯:逝去的岁月就像这河水。(3)后生可畏:年轻人可以超越先辈,他们是值得敬畏的。(4)文过饰非: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整天吃饱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