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关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不理解的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中秋拜月这一习俗的由来;理解内容并能依据小标题复述课文。3.圈划批注关键词句,感受嫦娥心地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民的品质,体会嫦娥和后羿的深情,领略课文的意境美。4.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圈划批注中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2.默读课文,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据小标题简要复述。[教学准备]老师:相应的课件。学生:1.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不理解的词语。2.查找资料,了解民间传说中的嫦娥、后羿、逄蒙的形象。[教学设计]一、节日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师: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2.揭示课题师:传说这一节日与嫦娥奔月有关。3.板书:嫦娥奔月(齐读)正音:奔4.根据课题质疑说明:由传统节日引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引至民间传说,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疏理文章脉络1.指名分节读课文,尝试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列出小标题随机正音:羿逄娑字形点拨:羿—奕逄—降祭—察2.四人一组默读课文,交流小标题板书:后羿射日——喜结良缘——获得仙药——逄蒙搜药——嫦娥奔月——后羿遥祭——百姓祝福说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中对叙事比较清晰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发生(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结果)几部分列出小标题,训练学生读文抓要点概括的能力。开始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第1节,思考这一节讲什么内容,指导列标题,然后从扶到放,让学生在学习小组的互助学习中列出小标题。本篇课文为自读课文,更应发挥同伴互助、个体的自主学习的能力。3.四人一组再读课文,尝试合作根据板书讲述故事内容说明:复述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需要训练的重点。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小标题,通过小组用心爱心专心1合作讲述故事内容。三、再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形象1.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传说中的人物有——嫦娥、后羿、逄蒙2.找到相关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师:这些传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选择一个人物,从文中找到相应得句子,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他们的性格。1)后羿:英勇无畏,情深意重(板书)相关语段:第1节:后羿射日(英勇无畏)第2节:“后羿除了……恩爱夫妻”;“但是后羿舍不得……匣里。”第5、6节(情深意重)随机说话训练:将句子写具体(可与课文不一致)出示:后羿回到家,发现逄蒙逃走了,嫦娥也不见了,伤心得。指导朗读体会2)逄蒙:奸诈贪婪,心术不正(板书)相关语段:第3节——抢药的经过指导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机,从而显示出其性格3)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板书)相关语段:第3节:“想到这……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与逄蒙斗争经过)第4节(奔月)随机说话训练:将句子写具体(可与课文不一致)出示:逄蒙翻箱倒柜,四处搜寻不老药,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急得。指导朗读体会3.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加深体会说明:整篇课文的内容浅显,加之为自读课文,无需多加分析,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找相关语段,体会人物的性格、形象,从而朗读好课文。两句说话训练点旨在让学生依据课文中已感知到的情节、情感拓展想象,把句子说得更具体。四、总结全文1.师:读了课文,现在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遥祝嫦娥吉祥平安?出示: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的消息,知道她是因为,因此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祝福嫦娥吉祥平安。2.了解民间传说师:其实有关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这个传说可谓最有情谊的。你还知道其他版本的嫦娥奔月吗?组织交流3.小结:民间传说并非真实,它只不过代表大家的美好愿望罢了。说明:关于嫦娥奔月的民间传说的版本有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上网收集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民间传说,不妨在总结课文这一板块中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传说,体会传说并非是真实的,它往往代表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更感受中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内涵。五、课外拓展“中秋拜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你还知道中秋佳节民间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上网或采访自己的长辈,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