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一章背景与意义1.1规划背景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与经济下行压力共存,寻找适合区域发展的路径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随着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都市现代农业成为大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既要承担服务大都市农业需求,又要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扩宽发展路径,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指出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这为都市现代农业拓展多功能性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大数据、大健康和高铁、区域合作时代的到来,贵阳市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处于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贵阳市有着450万市民巨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作为中国西南十字路口,贵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贵广、沪昆等重要干线的陆续建成通车,贵阳迎来“高铁时代”,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农产品物流提供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贵阳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优良,水土清洁干净,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的都市农业的理想之地,发展“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富裕农民”的都市农业需求迫切。为此,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筑委厅字〔2016〕13号)、《关于全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6〕3号),探索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发展龙头,以扩大开放合作为关键举措,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和农民增收。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完善的配套落实政策,但是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组织模式有待创新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推进。为进一步推进都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特编制《贵阳市“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力争使贵阳市成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排头兵”,带动全省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1.2规划意义1.2.1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服务城市能力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推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深度融合,富裕农民、服务市民;为都市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鲜活农产品,有利于满足“胃”的需求;为都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的机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有利于满足“心”的需求;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维护生态平衡,充当都市绿化隔离带,有利于满足“肺”的需求;发展高科技农业,成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有利于满足“眼”的需求。1.2.2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肩负着“生态屏障”的重大历史使命,将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贵阳作出贡献。一方面,都市现代农业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通过农产品投入要素的“减量”,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和农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另一方面,都市现代农业通过耕地、林地、湿地等,为全社会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水质净化等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屏障。1.2.3有利于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难点和重点在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改善农村民生。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好地把种养、加工、流通融为一体,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能够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各环节中蕴藏的巨大增收潜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