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节第四课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新课导入:录象、图片引出经济效益话题(2)新课教学过程:探究1:经济效益的含义(10)问题情境1:课件展示例子探讨分析:A企业B企业年产钢量100万吨80万吨每吨钢售价300美元400美元每吨钢平均能耗100美元80美元每吨钢平均支付工资100美元80美元这两家企业谁的经济效益好?为什么?(学生计算回答,老师分析)教师归纳小结1: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结论:B企业经济效益好于A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1)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以一年为期),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用价值表示,便称作企业生产总值。(2)生产成本: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通俗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称作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实质上就是企业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比例。换言之,又称作“所得”与“所费”、“产出”与“投入”的比例。问题情境2:利润增加是否经济效益提高?教师归纳小结2:利润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分析任何一家企业,它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企业没有利润,设备就不能更新,规模就不能扩大。企业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3)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就是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练习:利润增长与经济效益相关性分析:A利润的增长速度高于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提高;B利润的增长速度低于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下降;C利润与生产成本同比增长,经济效益不变。问题情境3: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练习: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高,意味着活劳动消用心爱心专心耗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此外,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能划等号。教师归纳小结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经济效益提高的几种情况:A利润总量一定,降低生产成本;B生产成本不变,增加利润;C利润的增长速度高于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效益,要搞清以下几个关系:第一,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劳动消耗的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使这个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的是伪劣产品,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但这是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最终也会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脱离社会效益,脱离国民整体利益,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生产的商品质量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并不好。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则经济效益好,意味着获得的经济效益相对就多,获得的经济利益用于改善人民生活,能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用于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能增强生产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与利润总量的关系。生产总量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用公式表示:利润=生产总量-生产成本。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企业利润总量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但企业如果不盈利,也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