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十七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案2鲁教版教学内容:讲授本课第二框题——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导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2、情境导入:(见教才P97页)1999年4月,一封长达74页的举报信送达中南海。这封来自远华集团内部,它以详实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举报厦门远华集团的老板赖昌星与厦门海关等有关部门勾结,大肆走私等违法犯罪的行为。(略)议一议:结合远华走私案被查处这一案例,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教师讲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要在全社会、全体公民中树立起法律观念。二、新课导学1、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什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呢?(1)有法可依什么是有法可依呢?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98页)新中国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开始,到1979年立法工作步入了正轨。改革开放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立法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又将立法推入了快车道。迄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在当代中国的立法史上,有这么几部堪称里程碑式的法典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略)思考讨论:(阅读教材P98页正文,讨论交流)☆结合我国立法历程,谈谈对“有法可依”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法,才能谈到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了法,才能谈到依法办事和守法。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如何理解《立法法》堪称“良法”的“通行证”?(《立法法》的实施对于规范立法行为,防止立法无序、理发腐败等现象,实现“依法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说《立法法》堪称“良法”的“通行证”。)阅读——相关链接(见教材P99页)(2)有法必依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阅读讨论(教材P99页正文):☆“有法可依”有何重要性?(见教材P99页正文)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99页)议一议:☆我们从张某对事情的处理上学到了什么?(有法必依,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此案件经司法机关依法审理,对方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了什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张某按照弟弟的想法处理问题,又会出现什么后果?读一读:(见教材P100页)——普法歌人人要学法,法律用处大。社会各行业,处处需要它。做人要守法,约束你我他。办事懂规则,生活秩序化。用法护自己,理直胆气大。法前人平等,靠法走天下。胸中有良法,歪邪全不怕。正气大发扬,利民利国家。(3)执法必严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情境活动三:(见教材P100页)议一议:结合济南交警“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事迹,谈谈对“执法必严”重要性的认识。(4)违法必究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相关链接:(略)(见教材P101页)议一议:成克杰案件说明了什么?(说明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法治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树立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情境活动四:读漫画,回答问题。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法制社会的公民,一定要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做到: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