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镇农村土地出租乱象亟待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信息约稿)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进一步向农村纵深发展,如何更好的开发和管理农村土地,加强对其综合治理和利用,成为了我镇发展的新难题。通过调研分析,从我镇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到城市务工和生活,选择租赁获取收益成为了当下的主要处理方式,随之带来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因此,加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对政府对农民来说,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基本情况文武镇地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部,东经101°31′-101°46′,北纬22°51′-23°05′,海拔在490~2220米之间,总面积3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3%,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林地面积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44万亩,据我镇农业部门统计,截止目前为止,我镇有X农户对土地实行了租赁,用于畜牧养殖来增加收益,涉及面积XX亩,签订各种租赁合同X份,存在很多亟需规范的情况。其中,大规模承包土地发展畜牧业的是安益村的支书杨代,承包土地为2500亩,与38户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点多面广,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农民进城打工的多,多数是男女青壮年劳力,我镇进城打工的劳力达X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X%以上,所辖X个村土地擦荒曾达X亩。大量农户外迁选择将土地承包出去,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租程序、出租手段、出租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比如,出租协议内容不规范、出租年限不明确、土地用途不详细、用词含糊不清、条款过于简单或繁琐、双方权利义务不具体、出租期满处理办法不明确等问题。(二)历史问题多,合同纠纷难调解。目前在土地出租过程中存在最多的是由于合同不清晰、不公平、不合法引起的矛盾纠纷,很多都是农村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这源于农村群众基本素质不高,法治意识不强,政策认识不清,口头协议或、简单签字、条子按手印等五花八门的租赁现象时有发生,大部分没有法律效力。案例:安益村班毛组钟贵荣户,在2005年时与大荒田张云春口头协议承包了部分橡胶地,每亩支付300元,为期13年的租期,2018年底租期到期的时候,钟贵荣想收回橡胶地自己经营,而张云春支支吾吾不想还地,因其没有明确的时间,也无人可以作证,想钻空子继续经营土地。于是,钟贵荣找来了相关部门参与调解纠纷,最后以钟贵荣给张云春3000元作为补偿,张云春将地归还使用权。此类由于法治思维涣散,合同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各种纠纷在农村比比皆是。(三)制约因素多,土地出租监管难。基层调查发现,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只有过年才回家,甚至有部分外出户十几年不回家,导致土地出租工作极为不便。因土地租赁涉及人员复杂、涵盖范围广,再加上乡镇人力物力不足的原因,在整治土地出租乱象过程中,为群众调查处理矛盾纠纷、查处违法用地不能够做到及时、全面。此外,个别村民小组长、副组长和承包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虽有问题、有想法,但也保持沉默,不敢说真话,再加上处理此项工作的专业力量不足,现有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和工作方法还要加强,所收集到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受时间、实践的检验。三、建议及对策(一)扎实推进土地出租规范工作。一方面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采取会议动员、走访农户、村务公开等方式,邀请专业律师和讲师,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营造学习法律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化解土地承包纠纷。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是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重要举措,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程序、步骤和要求确地到户,明确流转的规范化程序,全面摸清底子、掌握情况,为外出务工农民消除思想顾虑,为土地流转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依法推进矛盾纠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