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情感目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媒体:投影片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幻灯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5.齐读,指名读。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1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饯”字与吃食物有关是“食”字旁。“酒”字已在生活中认识,书写时区别于“洒”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媒体:收录机配乐录音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5黄鹤楼送别22.首先我想请同学把时间、人物、和事情放到题目中去,把题目更具体化。(指名说)3.在李白为孟浩然送别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出示诗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针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问题要问?交流二、精读课文。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出来。(学生动手圈画)3.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4.针对第一句诗句,你解决了哪几个问题?(1)故人“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为“故人”?(2)“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板书:景你从哪里知道的?(幻灯出示画面及第2段内容)景色美不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3)“下”是什么意思?(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5.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6.指名回答板书:依依惜别随机出示第2节7.自己试着读一读,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8.下面一段是他们的话别。板书:话老师想请同学起来表演,表演前,请你们先把两个人说的话读通顺,然后,同桌分角色读。开始。39.学生自由练读,表演。10.下面我们要招聘小演员了,谁想演李白?A.你想演李白,那请你读一下李白的话,大家认真听,待会儿我们大家来评评看,是不是合格?(学生读)B.评价C.好,你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哪里看出?D.不好,为什么?你能读得比他好吗?(确定小演员)E.下面要挑选演孟浩然的同学。(出示孟浩然的话)读读孟浩然的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F.“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G.谁来把孟浩然的话读好?指名读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这样,你们先练一遍,我们其他同学站起来,自由结对,你们也来练一练。表演前,下面的同学有什么宝贵的经验要告诉这两位同学?给他们指点一下。开始表演。11.刚才我们主要解决了第一句诗句,下面我们看第二句诗。12.指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