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考点预测附期末预测题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点到B点的运动。(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三、运动的速度1、影响速度的因素:距离和时间。2、比较相同距离内不内物体的运动速度。(1)让所有物体同时出发。(2)让所有的物体从同一起点出发。(3)比较它们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结论: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3、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1)让所有的物体运动时间相同。(2)不一定要让所有的物体从同一起点出发。(3)比较它们到达终点时运动的距离。结论: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快。四、“过山车“的运动。1、设计“过山车“时的注意事项:(1)长度是否达标。(2)是否同时具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3)轨道的坡度是否有变化。(4)“过山车“是否稳固。2、测试“过山车“(1)“过山车“上物体的运动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描述“过山车”上物体的位置:可以以“过山车“轨道的起点为参照物,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过山车“上物体的运动速度:①相同距离内,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②相同时间内,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4)提高过山车上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①增加过山的高度。②减少弯道的数量。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二)一、运动和位置1.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3.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4.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5.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6.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7.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8.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9.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10.选择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