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造地球卫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及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科学探究:能设计模拟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试验。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航天事业的兴趣。4、STSE:能主动与其同学交流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搜集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教学难点:设计模拟人造地球卫星飞行的试验。试验材料乒乓球、棉线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激情引入师:课件播放“神五”升空的视频。边欣赏边思考你有什么体会?看完视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体会吗?生1:杨利伟可真棒啊!生2:很激动,让人羡慕啊!(预设)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的绕地球进行了飞行,那“神舟五号”是什么卫星你们知道吗?生:人造地球卫星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揭开人造地球卫星的神秘面纱。板题。二、探究过程活动1、多种功能的卫星1、师导入语:2、小组交流单元准备指导课时搜集到的各种卫星的资料。3、班内展示交流。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评价。4、师过度语:同学们介绍的资料非常丰富,老师也按耐不住了,我这也有一部分资料和大家分享。5、教师介绍书上的资料和搜集到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6、师小结语: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卫星的功能很多。同时卫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非常主要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卫星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活动2、模拟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1.师过度语:2.提出问题: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同学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3.师把问题进行整合,研究为什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4.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5.设计试验方案。(1)小组制定。(2)班内交流。6.分小组合作开始进行试验。完成问题:当乒乓球做圆周运动时,握棉线的手有什么感觉?如果改变乒乓球的质量、转动的速度、棉线的长度,手受到的力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绳子,乒乓球还会绕自己做圆周运动吗?7.班内展示汇报。8.师升华:小球能够做圆周运动,是因为有绳子的拉力,人造地球卫星和地球之间并没有绳子,它是靠什么绕地球飞行的呢?9.生:地球的引力。10、师小结语:三、拓展延伸1、师过度语:2、师介绍地球同步卫星。提出问题:在地球上看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课下设计模拟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