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玉溪一中本节教材是化学1必修(人教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作为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一,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功能,占有特殊地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能力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想目标: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可以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进行分类,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3、通过学生尝试画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的交叉分类示意图,进一步理解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的关系。4、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问题情境,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2、运用对比、类推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会分析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升降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交流、讨论,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2、在理解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3、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是要不断推陈出新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相关知识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从而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教学难点:从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为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容易,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时学生往往觉得较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在每组桌面上有一包土豆片,用手压一压,是不是鼓鼓的,撕开包装,再压,包装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用心爱心专心1袋瘪了,同学们尝一尝,是不是又香又脆呀,为什么土豆片放在一个充气的袋子中,这种气体是空气吗?(学生回答)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还生活在一个还原的世界里?咱们一起去揭开谜底吧。初中曾经学习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大家回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回忆得出: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温故而知新,为新课埋下伏笔。分组讨论学案上的思考与交流,比比哪一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投影]思考与交流[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引导——穿插——评价——给出结果1、分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答案;2、遇到不同回答,提出本组见解。3、在学案上完成,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加强了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得到进步。认识到初中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局限性。[板书]1.定义: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有无化合价升降。练习学案“牛刀小试”[投影]牛刀小试讨论得出: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有无化合价升降。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新的判断标准印象深刻,巩固教学成果。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其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投影]对Fe+CuCl2=FeCl2+Cu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1和实验2:实验1:①把铁钉举起,有何现象?②分析反应实质实验2:①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现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热情,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观察能力。以上实验现象,证明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电子转移又引起化合价的升降,这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再通过微观角度来认识。[板书]2.本质:电子转移[投影]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带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