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单元《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大成目标】(课堂组织1分钟)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2.比较筛选,学习选择最佳立论角度。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使用说明】1、建议1课时2、学习方法学生合作讨论为主;结合各案说明,达成目标;3、指导学生如何确立论点一、导语设计:面对漫天风雪,柳宗元吟出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虽不乏诗人的孤傲,但毕竟满目凄清。而久居边塞的岑参依然慷慨激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毛泽东笔下的雪景,更是激越豪放,气势磅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同为雪景,却意境迥异,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不同的。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知事物,从而选取最佳立论角度。二、知识链接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所谓多角度立论,也就是能够区别相同材料所蕴含的不同要旨和细微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各种事物本来就具有多义性。一树梅花万首诗。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写作意图出发,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把握,就会从中提炼出不同的思想意义。我们要广开思路,选一个自己理解清楚、体会深刻、有话可说的角度去立论,铺陈成文。基础案(5分钟)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2、结合文本完成大成目标1、。温馨提示:学会多角度运用旧材料、俗材料立论,对于我们更有实际意义。运用相同材料多角度立论,发散思维是其中的关键。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另外,逆向思维,写出作者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也是避免立论时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的有效方法。一变换角度,多向思维1.请同学们围绕“门”进行思考,可以确立哪些观点?学生们调动思维,各抒己见。参考答案:(1)谈“走后门”,暗写社会上的官场腐败;(2)“长城和海关”,谈中国过去的封闭和现在的改革开放;(3)“生死门”,谈生与死带给人们的深沉思考。2.阅读寓言《鲁人徙越》,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参考论点:正面:①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成功;反面:②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以可开拓新的广阔的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侧面:③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项本领;④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全面:⑤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请每位同学选择出四个逃生者,并要说出使人信服的理由。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有十个临时来探险旅游的人:一个32岁的未婚女歌星;一个42岁的单身汉——细菌学家;一个法官;一个同性恋的医生;一个美国副总统;还有一个非洲部落的酋长和他怀孕的妻子;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个长期失业者,家庭生活一直靠做工的妻子维持;升华案(25分钟)1、分组讨论完成问题探讨;2、借助文本和课文注释完成大成目标2,通过研读文章,学生小组探讨、C层学生展示、A层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完成大成目标3、4。教你一招:思路越开阔,立论的角度就越多,立论的选择余地也越大。一个38岁的寡妇,她独自扶养三个不到7岁的孩子;一个离了婚的男子,家中尚有一对10岁的孪生儿子。这时传来预报:当日晚上将发生强烈地震,该岛极有可能沉入海底。当时岛上只有一架可以搭载四人的直升飞机,并且只能飞出一次,别无其他的交通工具和出路。训练步骤:1.各人自写文章;2.教师挑出几篇典型的,由习作者上台宣读;3.先分小组评议,然后选代表在班上发言。选择及理由简介如下:(1)“仁义说”(寡妇、酋长妻、失业者、离婚男);如果他们能逃生,那么他们的十个孩子和几个亲属可免遭厄运,这是大仁大义。(2)“性别说”(寡妇、酋长妻、歌星、离婚男):世上只有妈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