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全解全析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Mn55Fe56Pt195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BBi和Bi互为同位素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解析:难度,易,Bi和Bi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同,中子数不同。答案:B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A酸碱指示剂BpH计C精密pH试纸D广泛pH试纸解析:化学实验常识问题。答案: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回忆概念、分析原理注意运算公式的适用范围。B选项4.6gNO2气体中理论上含有1molNO2分子,约6.02×1023个NO2分子,由于2NO2N2O4,故应小于6.02×1023个,具体多少无法计算。C选项中要考虑Cu2+的水解,也无法确定其数目,D选项标准状况下H2O冰水混合物,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计算。答案:A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氯、溴、碘B钠、镁、铝C烧碱、氢气D食盐、淡水解析:考查海水成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内容。题目中A、B、C中物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取得。答案:D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06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也与此题原理类似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当NH3过量时会与HCl反应生成NH4Cl白烟故A对,反应氯气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氮由-3价升高至0价故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D对。答案: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解析:硅与生活密切相关,B中刻蚀石英用氢氟酸,C中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D中粗硅与氯气反应再还原成硅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解析:几种物质均是中学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A石油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不可能裂解得到氯乙烯,B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甲烷无碳碳单键。答案:D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解析:此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更合理的实验方案。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答案:D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H2O+2e-BO2+4H++4e-=2H2OCH2=2H++2e-DO2+2H2O+4e-=4OH-解析:难度:易,电解液为酸性,故A错,负极通入氢气,正极通入氧气,故B、D错。答案:C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化钾溶液1000mL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