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二语文《物种起源(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第二课时一、筛选关键语句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明确:A.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教师要明确: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1.长期考察2.实事求是3.谦逊审慎4.决不轻率5.亲身实践6.不避缺陷7.毫不动摇。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