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李清照教案课题:科目:语文班级:课时:计划2课时教师:单位:景洪市第四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声声慢》写于南渡后,抒发了丢家亡国之痛和孤苦无依之悲。这不仅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开头七组叠词造句新警,为全词奠定了基调。后文用几组意象逐层展示出她生活的凄惨和心情的哀痛。最后哀叹“怎一个愁字了得!”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读者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这首抒情词动人的力量之所在。二、教学目标1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南渡后的生活,理解词人为何生愁。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4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三、学生特征分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李清照的词以金兵南渡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总体上词风婉约。所以教学设计上,首先做到知人论世,先介绍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在了解词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她的思想情感。学习诗词,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对意象的分析在学习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侧重对词中的特殊意象的理解。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细读----品读----悟读;从方式上看,师范读,引导学生跟读、细读、个读、自由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难点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导入。)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初中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写在李清照少女时期,从词作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代常常和朋友一起饮酒游玩,过着幸福无忧的快乐生活;与张明诚结婚后更是过着夫唱妇随的安逸生活。但是,他们是不是就像童话中所写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李清照,走近她的情感世界,用心聆听,来感受浓缩了她一生痛楚的千古绝唱吧!(二)、作者简介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集体背诵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学生根据教辅资料介绍李清照。以同学们熟悉的李清照的词导入。介绍作者。2.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读李清照词的着眼点首先应放在这一点上。3.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