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18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18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18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课标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备考指要】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比较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给后人留下的教训。3.从命题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应注意两个纲领,辛亥革命要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内容联系命题。【自主学习】考点1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的_________和_______空前激化。2.兴起发展(1)兴起: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________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2)壮大:永安建制后于1853年攻克________作国都。(3)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________,孤军深入失败。②西征:西征军与________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3.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专心爱心用心1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____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___。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③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________思想,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________,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________等。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_______的设想。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2)表现①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5.后期防御(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________总理朝政。(2)开展防御战①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________大捷。②1860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________打到上海近郊。③湘军攻陷安庆,________就义。6.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考点2辛亥革命专心爱心用心21.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_______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思想:________、邹容、陈天华等以________、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组织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_______,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在东京建立。(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3.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________,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国内各民族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_______权;确立________、立法、_______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民主宪法。③意义:具有反对________制度的进步意义。4.结局(1)结局:________窃取革命果实。(2)原因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②列强以________、________、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专心爱心用心3③革命营垒中的________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________被迫妥协退让。5.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建立起________,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________”,沉重打击了________。(3)为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重难突破】一、《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评价及未能实施的原因1.产生根源:(1)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2)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