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为思想而伟大》【设计思路】帕氏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们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决不是要求掌握他们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理论,因此脱离文本大谈大师的哲学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词术语都是不恰当的。对这篇有相当深度的文章,教学中要遵循“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原则,在研习、探究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的思想腾飞起来,又要切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这篇文章如何才能教出“语文味”呢?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最后,还可要求学生在鉴赏文章观点表达充满诗意的基础上,也动手用形象隽永的语言来概括对本板块话题的理性认识,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关于思想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2、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说明:帕斯卡尔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而且他的文章别具理性的色彩。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华,让文本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这位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丰富而深邃的,就节选部分来看,都是其思想某一点的浓缩,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其实就是与哲学大师高贵灵魂的对话,应努力在这一对话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2)分析作品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2、难点:通过把握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认识。说明: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反复强调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教学中应以文章观点为核心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这个观点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语言凝炼、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句感受文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人因为思想而伟大。然而,有独立思想的人们,却总为专制的当权者所不容,这是一个不争的史实。因思想而被判刑定罪,是思想家们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思想家们的骄傲,因为他们肯定最深刻地触动了专制者的利益。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2、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把思想写下来,乐事,我写下的却是思想逃逸了”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请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思想火花。2、请同学思考问题“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三.再读课文圈划品读指名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