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陷阱——“误读”与“异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汉语中“误读”和“异读”的现象和原因,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2.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误读”和“异读”现象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深度不够,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读音的字难以区别。所以,本课的学习旨在给学生树立一种注重辨别易混淆字的读音的意识,培养他们积累字词的习惯与能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读课本上的笑话《翻到死》2.听相声的录音《白字先生》二、寻找“病因”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事例中的“误读”现象呢?(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中,形声造字法是最常见的,形声字也是数量最多的,在我们读形声字的时候,由于目标字与某个字的字形相近,我们容易把目标字同那个相近字形的字读混淆,造成“读字读半边”的现象。清朝一次科举考试,考题“昧昧我思之”,选自《尚书》,是沉思、自省的意思。某考生看成“妹妹我思之”,于是把当“昧”作“妹”据此大作文章。考官阅卷,哭笑不得,提笔批道:哥哥你错了!如:瞻(zhān)澹(dàn)蟾(chán)赡(shàn)四个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却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遇到这一类型的字时,一定要注意它们读音的区别。对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模样;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Chīmèiwǎngliǎng(2)多音字造成的误读。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留学生约翰和它的中国朋友在饭店用餐,约翰满是疑惑地问它的朋友,为什么饭店的厕所里总是树立着这样的一块牌子——“小心地(de)滑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牌子上的字应该是“小心地(dì)滑”,约翰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有许多汉字是“一字多音”,多音字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所以,当我们遇见多音字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语境弄清楚它的意义和用法。如“畜”字,做动词的时候读作“xù”而做名词的时候却读作“chù”再如“好”字,做动词的时候读“hào”做形容词的时候却读作“hǎo”。可见,多音字所造成的误读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3)方言造成的误读。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战士路过河边,看见一个妇女在哭,问她原因,那个妇女说她的“孩子”掉到河里了,战士一听,二话不说,纵身跳进水中,可是,他打捞半天,“孩子”没有找到,只找到一只鞋子,当他失望地回到岸边的时候,却听见那妇女欣喜地说“这就是我的‘孩子’。”原来,当地人“鞋子”和“孩子”均读作“háizi”。大家看,方言不通,闹出了多么可笑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湖南话的声母“n”“l”不分,还有我们霍邱话的声母“h”“f”不分等等。2.强调方法,出具“处方”。对于“误读”现象,应该给学生强调注意以下几点:(1)勤查字典。对于读不清楚的字,要立即查字典和相关工具书,规范读音。(2)注重点滴的积累。可以用一些小本子将自己误读过的字词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本“迷你小字典”。3.活动设计,对“症”下“药”:(1)给下列词语注音:挑衅角逐称职泥淖引擎犄角狭隘尴尬旮旯包庇内讧畸形蹉跎刽子手徘徊纨袴内讧箴言桎梏鞭笞庇护徜徉纶巾联袂气馁皈依龋齿(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累赘/累积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处境/处所贝壳/地壳哄闹/起哄禁止/情不自禁/睡觉/觉察给予/送给参谋/参差牵强/倔强悄悄/悄然无声提心吊胆/提防学校/校对刹那/刹车臭名远扬/乳臭未干伺机/伺候丢三落四/落枕/降落/落落大方三、异读——选择正确的读法1.学生读:可汗龟兹单于炮烙吐蕃2.什么是异读字?它和多音字有什么区别?明确:(1)“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的(2)“异读字”的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的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3.“异读字”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自读课文)明确:(1)由于文(书面语)白(口头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