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欺凌二、校园暴力三、校园暴力的危害和预防四、面对校园暴力的处理方式Bullying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校园欺凌01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4月28日发布并实施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1、什么是校园欺凌同年1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将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专项治理提上了议程。1、什么是校园欺凌2017年12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11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1、什么是校园欺凌方案明确定义,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1、什么是校园欺凌倚强凌弱,双方在力量上存在差异有重复性,也就是反复实施造成伤害后果国外三要素:学生之间发生的行为主观上存在故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欺负或侮辱造成伤害后果国内四要素:2、校园欺凌的几个要素明确了学生欺凌的范围明确了学生欺凌的构成要素强调学生欺凌与学生之间打闹嬉戏的区别校园欺凌和“开玩笑”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玩笑的几个特点:大家平权,角色可以轻松互换为了开心愉快,没有侮辱、伤人的意图当有人不高兴或反对时会掌握分寸冲突后双方仍是平等友好的关系普遍性1多样性2不均衡性3反复性4隐秘性5普遍存在于中小学中,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辱骂恐吓、拳打脚踢无形的偏见、孤立,图片影像的网上传播等欺凌者往往非常强势,被欺凌者无力反抗被欺凌者忍气吞声,欺凌者往往重复欺凌行为地点通常比较隐秘,被欺凌者往往选择沉默3、校园欺凌的特点威逼利诱恃强凌弱侮辱人格拳打脚踢偏见孤立网络暴力以暴制暴聚众闹事校园暴力02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明确表示,校园欺凌不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示范性的事件,不是犯罪,而校园暴力是犯罪,属于违法行为,校园欺凌带有轻微的违法。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都包含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但是严重程度不同,承担的后果不同。校园欺凌相比于校园暴力,危害程度较小。1、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之间只存在量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校园暴力属违法行为受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的规制。2、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区别逐渐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以团伙作案作为主要犯罪方式以伤害、斗殴、抢劫、抢夺、寻衅滋事等犯罪类型为主课间休息和放学时段是校园暴力犯罪的高发阶段3、校园暴力的特点施暴者的行为特征针对自身学生之间团伙暴力施暴的形式力量暴力语言暴力心理暴力4、校园暴力的分类身体暴力对他人进行殴打、人身攻击,恃强凌弱。语言暴力辱骂、羞辱、恶意中伤、起侮辱性绰号等。社交暴力对被欺凌者孤立、排挤或者集体隔绝。财务霸凌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抢劫、抢夺财务、收保护费、毁坏或恶意占用财物等。性暴力强奸、猥亵、制作被害人的色情图片、视频等进行传播,强迫他人观看色情信息、参与色情表演,强迫他人卖淫等。5、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通过手机微信、QQ、博客、论坛等通讯媒介散播谣言、中伤他人的攻击行为。网络暴力在网上不断辱骂受害人公开散播有关受害人的谣言公开散播受害人的改图或在旁边加上诽谤文字在网上社群针对受害人的冲突和骂战校园暴力的危害和预防03给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伤害。身体受伤、重伤甚至死亡。被长期霸凌的学生有可能有自残或自杀行为。给被欺凌者带来心理伤害。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心理阴影。对施暴者本人造成伤害。因恐惧、自责等出现抑郁、自闭等心理状况。受到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