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地震局2013年5月第一页,共六十页。一、地震概念二、地震活动三、地震灾害四、防震准备五、震后避险第二页,共六十页。第三页,共六十页。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像台风、暴雨、洪水一样,是经常发生的灾害性自然现象。要认识地震就得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它的活动规律。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第四页,共六十页。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由于这些板块一直在不停地做漂移运动,相互挤压碰撞,运动的结果使地壳产生破裂或错动,从而发生地震(构造地震)。第五页,共六十页。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极震区—是指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也最严重的地区。第六页,共六十页。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也越多。震级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2倍;震级增加2级,能量约增加1000倍(32×32)。烈度—描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共分为12度。对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越大,烈度就越高;距离震源远,破坏越小,烈度就越低。弱震有感地震3.0级4.5级中强震强震巨震6.0级8.0级第七页,共六十页。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它可在地球内部和地球表面传播,分别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第八页,共六十页。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主要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第九页,共六十页。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主要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的主要原因。第十页,共六十页。总结(联想水波)只感觉上下抖动——处在震中区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根据地震波的性质判断地震:只感觉上下抖动——处在震中区上下震动接着水平晃动——震中在附近只感觉到水平晃动——地震在远方震动持续时间长——震级大震动持续时间短——震级小第十一页,共六十页。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发生后,纵波总是比破坏作用大的横波先到达地表。地震预警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的。第十二页,共六十页。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知,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产生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紧急措施的行动。有关机构在这次芦山地震发生后就发布了预警信息,其中给雅安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5秒,给成都市主城区的预警时间为28秒,都起到了一定的减灾效果。第十三页,共六十页。第十四页,共六十页。欧亚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第十五页,共六十页。我国同时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第十六页,共六十页。龙门山地震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第十七页,共六十页。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4级以上余震分布图(星号为两次主震震中)从图中看,两次大震的4级地震余震区边界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芦山地震发生在汶川地震余震区边界之外,因此这可从一个方面说明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据郭铁拴)第十八页,共六十页。我国地震活动特点: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第十九页,共六十页。湖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历史和构造背景。我省历史上所有的市、州都发生过强有感地震。自公元1500年以来,全省有10个市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共计21次,其中1631年常德6级地震是迄今为止华南地区发生的最大内陆地震。我省地震具有震源浅,地震烈度偏高的特点,一个3级多的地震即有强烈震感,并可能造成破坏,4级左右的地震就可能成灾。43第二十页,共六十页。长沙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据史料记载,长沙地区共发生过3次破坏性地震,分别为1631年长沙宁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