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第一页,共八十二页。输血前检测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第二节艾滋病第三节梅毒第三页,共八十二页。第一节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第四页,共八十二页。病毒性肝炎的实验诊断我国属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全国有肝炎病人27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900万人,HBsAg携带者达一亿二千万人。慢性肝炎中有50~70%有活性性病毒复制,30%开展为肝硬化,5~10%开展为肝癌,故我国又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高发国家,慢性HBV携带者患肝癌危险性较非携带者高100倍。第五页,共八十二页。第六页,共八十二页。病毒性肝炎分类(ClassificationofViralHepatitis)1、已确定的肝炎:甲、乙、丙、丁、戊五种。2、未定论的:己、庚和输血传播病毒〔TTV〕引起的肝炎。3、非甲~戊型肝炎第七页,共八十二页。5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第八页,共八十二页。5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第九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RNA病毒2只有1个血清型4引起典型的急性黄疸性肝炎3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第十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检查:HAV常在转氨酶升高前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周开始,粪便中不再排出HAV。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HAV-IgM和HAV-IgG,其次检测HAVAg。HAV-RNA可采用PCR技术检测。第十一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参考值】均为阴性•抗HAV-IgM、•抗HAV-IgA、•抗HAV-IgG•HAVAg•HAV-RNA第十二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1〕抗HAV-IgM是病毒衣壳蛋白抗体,于HAV感染1周后产生,血中持续3~6个月,是早期诊断甲肝的特异性抗体。抗HAV-IgA是感染早期肠道粘膜分泌的局部抗体。第十三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2〕抗HAV-IgG代表着抗HAV总抗体,甲肝初期血中滴度已相当高,2~3个月达顶峰。抗HAV-IgG为保护性抗体,病愈后可长期存在.对流行病学调查和接种疫苗效果的观察有重要意义。第十四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3〕HAVAg存在于HAV感染后10~20天的粪便中,其阳性可证实HAV在体内的存在.见于急性期甲肝。发病第1周时粪便阳性率为42.9%,1~2周为18.3%,2周后消失。第十五页,共八十二页。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4〕HAV-RNA从分子水平对HAV抗原给以更准确的说明.对甲型肝炎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对早期诊断的意义更大。临床少用。第十六页,共八十二页。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第十七页,共八十二页。〔一〕HBV的形态结构形态:球形颗粒,直径约42nm外膜:厚约7nm,HBsAg+脂类内核〔核衣壳〕:直径27nm,HBcAg、DNAP、病毒DNA、少量来源于宿主的磷酸激酶第十八页,共八十二页。BiologicalFeaturesofHBV42nm22nm30-40nm第十九页,共八十二页。〔二〕HBV在血清中的存在形式完整的病毒颗粒(Dane颗粒),如前述,能复制,有传染性;②乙肝外表抗原颗粒,为22nm的小球型颗粒,由HBsAg和脂类组成,不含DNA,不能复制,不具有传染性*,数量最多;③管型颗粒,长30-40nm的,由HBsAg和脂类组成,不含DNA,不能复制,不具有传染性*,血清中数量最少。第二十页,共八十二页。〔三〕检查工程及临床意义目前实验室常用的至少有四对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HBcAg和抗-HBcHBeAg和抗-HBePre-S2和抗Pre-S2及乙型肝炎病毒DNA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二页。1.乙型肝炎病毒外表抗原〔HBsAg〕[参考值]ELISA法为阴性〔P/N≤2.1〕[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时达顶峰;如果发病后3个月不转阴,那么易开展成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携带者HbsAg也呈阴性,HbsAg是HBV的外壳,不含DNA,故HbsAg本身不具传染性。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二页。★总结HBsAg阳性的意义〔1〕HBV感染的潜伏期;〔2〕乙型肝炎急性期;〔3〕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4〕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5〕无病症HBsAg长期携带者。(6)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慢性乙型肝炎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二页。血清别离不佳或用肝素抗凝血常导致HBsAg...